中国兰州网12月20日消息 目前,我国装配式建筑正呈现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。记者15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,2017年1-10月,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.27亿平方米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苏蕴山表示,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,由于过去产业基础薄弱,装配式建筑在成本上的优势尚未显现。今后随着建筑工业化水平的提高、管理水平的进步、规模效应的扩大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,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。
另外,苏蕴山也指出,各地区发展装配式建筑实行区别对待,不搞一刀切。“能快则快,不具备条件的地区也不要急于求成。”
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
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。
据了解,以装配化作业取代手工砌筑作业,能大幅减少施工失误和人为错误,保证施工质量;有效提高产品精度;而且减少了噪声扰民和建筑垃圾的排放,节约资源能源。
苏蕴山表示,发展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发展的方向,对于建筑品质提升起到关键作用。同时,发展装配式建筑能助推行业转型升级,带动产业链发展;同时引导农民工转化为产业工人,对推动人的城镇化将产生重要作用。
苏蕴山介绍,目前各地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,新建装配式建筑规模不断壮大。
据统计,2015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7260万平方米,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.7%。2016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1.14亿平方米,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4.9%,比2015年同比增长57%。
截至目前,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全部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文件,整体发展态势已经形成。
[1] [2] 下一页 尾页